时间如梭,85年7月我告别母校回故里郑州执教,待97年我携家返穗,屈指略算,一晃竟过去了十三年。当时走出校门时还是一付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样子,回来时就已经到了两鬓沧桑心近枯井的境地了。更让我困惑的是往昔熟悉的笑容短少了真实的内涵,直对的眼神中都流露着陌生的诧异,人隔三秋,情恍隔世,初返广州,我就已经心冷如冰了。
在广州这个物欲横流、情薄如纸的地方,孤独的我常兴奋于在繁杂的闹市中听到熟悉的乡音,乡恋之极使我常常在梦中遥望北方,寂苦的灵魂徜徉在这一幅幅方寸之中的破房旧巷以及我直今仍能耳熟能详的角角落落。
记得94年左右,我重拾画笔,着迷于对居家周围环境的写生活活动,天天如此,乐此不疲,空前的热情催促我每天下班后就踩上自行车携带画箱,恍惚若仙,寻寻觅觅,那些平日司空见惯的极其普通的一草一木、一房一巷、一坡一沟都成了我默默相对倾诉情怀的恋人,无论风吹日晒仍是终日勤作,不敢怠散,令我欣慰的是我眼中的乡情渐渐地变成了这日日变化着的彩色图案。
又记得92、9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期间,有幸结识仰慕许年的戴士和先生。戴先生品性崇高,博学思敏,在中国传统的笔意里挥洒出极其美妙的色彩,其画面弥漫着西洋文学的浪漫韵味,这令我常常心仪神往,崇拜不已,亦常常暗自细细揣摸其中的玄机,但我太笨,始终没有看出门道,对此,我很苦恼。一次,我又拜访他,情不自禁时,竟唐突地直指绘事,追问他画画的奥妙,戴先生听后微眯双眼,想了片刻,爽快的道出两个字:“多画”。
应歧 2003.8.6
注:1.此文为《梦萦故土-应歧北方写生作品展》前言
2.较多作品稍后逐渐置放
画展海报
巷道
城市边角地带
楼群苍茫
城郊阳光
兰色的雾
旧城之秋
土坡
倚窗北眺
早餐
远方
残雪
城市之光
小院的道路
鱼塘
院落
正午阳光
草坡
大路边
黄昏的小路
郊乡通道
老房子
南阳路小院
下午
再见。小路
科技市场
九月
园门
六月
田间房屋
后院
红楼
明媚阳光
小 巷通幽
胡同阳光
带鱼
暖冬
临街搂房
花园路旧貌
七月
窄胡同
田野
八月
朱兵家后院
评论